美國中餐聯盟、美國川菜坊集團總經理鐘富華分享了自己對美國預制菜市場的深刻洞察,并展望了中國預制菜產業的未來及其出海的巨大潛力。
美國快餐文化對預制菜的推動作用
鐘富華分析,在美國,預制菜的發展與當地快餐文化密切相關。美國快餐文化講究便捷、快捷和低價,形成了大量需要快速制作的預制菜品。包括三明治、肯德基、漢堡包、比薩、熱狗、炸薯條等,這些都是美國預制菜發展的產物。
在實際操作中,美國的中餐快餐連鎖店和自助餐等餐飲模式,都迫切需要引入更多的預先準備好的菜品。以“熊貓快餐”為例,這家由臺灣華僑創辦的餐飲品牌,發展至今已經擁有2000多家門店,年營業收入達到40億美元,幾乎超過了麥當勞。鐘富華認為,采用預制菜的中餐連鎖店具有巨大的前景。
鐘富華還指出,預制菜已經成為美國快餐連鎖、超市、家庭餐桌、醫療機構、教育機構及普通餐館的主要食品選擇,成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自1950年代中期起,美國的快餐行業便開始采用大量購買原料和中央廚房的方式,結合冷凍技術的發展,迅速獲得了商業成功。盡管我國在冷鏈存儲方面的條件相對較為薄弱,但近年來我國對冷鏈物流的重視和快速發展,已逐漸彌補了這一短板。
預制菜的認知誤區與發展潛力
1、鐘富華分享了預制菜普及過程中遇到的幾大誤區。
首先,一些人認為預制菜能夠完全替代廚師,尤其是從事餐飲行業的廚師們,認為預制菜的普及會威脅到自己的職業地位,甚至導致失業。然而,鐘富華認為,這種看法并不準確。事實上,預制菜的使用可以減輕廚師的勞動強度,特別是在半成品的粗加工階段,這對于廚房的工作流程是一種有效的進步。
其次,鐘富華指出,很多人對預制菜存在一個誤解,認為它缺乏營養且口感差。其實,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使得預制菜能夠達到高標準的口味要求,而關于營養的問題,現代人往往攝入過多的營養,很多人實際上處于營養過剩的狀態。
鐘富華還談到了人們對添加劑的擔憂。許多人認為預制菜中的添加劑過多,甚至有些人主張完全不使用任何添加劑。鐘富華解釋道,實際上,許多預制菜中使用的添加劑是天然成分,并非化學合成物質。例如,韭菜面中的色素添加劑,就是一種天然植物色素。此外,預制菜的制作過程不僅對食材的要求高,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烹飪技藝,以確保產品的標準化和一致性。
2、中餐出海的機遇與風險
在美國的中餐館中,預制食品種類繁多,包括春卷、蟹餃、餃子(煎、蒸、煮、炸)、包子、蔥油餅等。此外,湯類如酸辣湯、蛋花湯、玉米湯,主菜如甜酸雞、芝麻雞、左宗棠雞、陳皮雞等,都已成為美國中餐館常見的預制菜品。鐘富華還指出,目前傳統中式堂食店尚未能做出像川菜中的小煎、小炒、火爆、生爆、干燒、干煸等一些復雜的預制菜。
在美國中餐市場中,約5萬家中餐館中,有70%的餐館提供美式中餐,其中90%使用預制菜。鐘富華進一步估算,美式中餐中,預制菜的市場總額大約為500億美元。
3、鐘富華表示,中餐出海有四種不同類型。
中餐館出海是直接在國外開設中餐館。盡管有很多餐飲品牌,如海底撈、四川餐飲品牌等,嘗試在美國開設分店,但據鐘富華統計,約50%的中餐館出海會失敗,原因有很多,包括市場定位不準、文化適配不當等。
第二種類型是預制食材出海,包括半成品食材的出口。這種模式已存在多年,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關注預制菜出海,確保將食材和配料搭配好,簡化加工過程,以便在當地輕松制作。
第三種類型是已經制好的預制菜出海,像水餃、春卷等已經完成制作的菜品,經過冷鏈物流運輸到國外進行加熱和食用。這種預制菜出海市場前景看好,但也面臨較大的風險,特別是海關、物流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
第四種類型是制造業出海,將技術和資金帶到國外,直接在當地進行生產。鐘富華認為,這種模式的操作性更強,因為許多美國企業已經具備了工廠、倉庫等基礎設施,可以降低風險。
鐘富華強調,“三方合作”是預制菜出海理想的合作模式,即技術方、資金方和配送方三方合作。他指出,許多福州餐飲企業已經積累了三十多年的經驗,在美國的工廠、冷凍倉庫和配送網絡非常成熟,因此,將資金和技術帶到美國,進行合作生產,是出海的理想路徑。
根據數據,今年前八個月,我國的預制菜產品通過海關檢驗的價值達到13.6億元人民幣,顯示出中國預制菜在海外市場的強勁需求。特別是美國的華人市場,隨著約500萬華人以及大量留學生的需求,預制菜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尤其是美式中餐的預制菜在二三線城市和郊區市場的潛力不容忽視。
內容來源:思爾福預制菜